频数与频率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频数与频率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频数与频率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二、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选择和判断,数据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要收集数据,更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作出评判。在选择时,有时更需要了解有关数据的分布情况。
《3.1频数与频率》的学习分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统计表、统计图、平均数(包括加权平均数)方差、标准差,以及中位数众数等,有些知识为本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由于平均数、方差等数不能反映数据在某一范围内分布情况,为了进一步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特征数,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这节课学习的内容——频数。为下节课及以后学习知识做准备。
2、教学内容和选择
在具体教学素材的选取上,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保证素材的真实性,除选用教科书上的知识外,还选择了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教学,如调查学生中考自选项目的选择统,八年级学生英语学科成绩分布,八年级男、女身高调查及转盘游戏。整节课的内容设计把它串穿成一个故事来完成教学内容,体现了内容选择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的原则。
3、教学目标
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原则,知识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结合本课的地位及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特征,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频数、极差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的形式,会求频数、会计算极差及极差、组距、组数之间的关系,会将数据分组、会列频数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频数的概念通过其不同的两个情况选择两个事例进行突破;难点是将数据分组的过程比较复杂,往往需多方面考虑因素,通过频数的第二种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关键是组数与组距的突破。
二、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主要采用引导、探索、交流法,按照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以数据收集——表示——处理——评判的顺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获得新知。在素材呈现上,注意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前后知识的联系,如以表格、条形统计图、折线图等多种方式呈现,既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又巩固了学生对各种图表的识别与获取能力。
三、学习方法
1、注重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
统计活动往往非一人力量所能完成,需要同学间的合作,而对统计结果的评价也是因人而异的,通过充分讨论,广泛交流各自的观点,必能扩大学生的思维视角,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活动的教学,特别是小组合作活动的组织与教学,在合作交流中,通过互相帮助,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深刻性。只要学生的回答有其一定的道理,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定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学中应多观察学生,特别是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及时记录学生的独特想法。
四、教学过程:
1、作为一名八年级中学生明年都将参加体育中考,都将在自选的四项中选则一项作为自己的考试项目。为了获得真实的结果,需要展开调查,请每个同学从(1、跳绳2、实心球3、跳远4.篮球)中选一项,填在黑板上的表格里。有效的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知道了什么开始,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不要求死记硬背。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其意义即可,又考虑到其虽然是新知识,但学生已经会对一些统计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实际上已经涉及了频数,因此,学习重点应在于利用它们更好地整理和表示数据,从而解决问题,因此,我先设计了一个调查,通过调查最喜欢的头发颜色,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调查出本班同学体育中考自选项目的分布情况,为后面引出频数的概念做铺垫。
2、根据上面的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中考项目吗?这种数据表示方法好不好?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根据学生的水平,会认识到这样的表示方法太乱,回忆选举班长的过程,学生可用唱票法得到表格或条形统计图)。从中可以看出,咱们同学体育中考自选项目的分布情况。发现1、2、3、4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有的频繁,有的不太频繁,我们将发生的事件按类别分组,这时表示各类事件发生的次数就称为频数。给出课题“3.1频数”,请大家分别说出1、2、3、4的频数。由于是面对面的直接调查,得到的数据真实,但比较凌乱(例如:板书)学生自己可能就会感到不满意,也试图找到一种更好的表示方式,可能会提出归类整理的意见,对于这样的看法,给予肯定、引导,回忆选举班长的过程,用表格统计图表示更为恰当。这样一个过程的完成,使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经历了数据的整理,能对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同学体育中考自选项目的分布情况,针对这个结果,还可适时渗透德育知识与美育知识,判断的过程必然会用到数字的比较,这样顺其自然地引入了频数的概念。
3、数概念第一种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计算,使学生对数据的处理更深入。于是顺势给出课本的例题猜测新生儿的体重数据。将这些数据制成统计表,在研究统计表的基础上得出极差的概念: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并学习统计表的制作。(1)计算极差;(2)确定组距与组数(3)确定分点重点说明组距与组数的关系以及确定时注意的问题。
(注意:为了使数据不落在各组的边界上,我们把数据分成6组,且边界值比实际数据多取一位小数。
特别指出:数据个数在100以内时,通常按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
从而得到频数概念的第二种情况和频数分布表的概念。
频数:我们称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为频数;(结合表中数据)
频数分布表:反映数据分布的统计表叫做频数分布表,也称频数表。
4、在突破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后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喜悦。(准备了三题练习如下)
(1)、全社会都非常关注青少年的视力,我校对在校的全体学生的视力进行了一次检测,从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检测结果作为样本,其中最大值为5.4,最小值为3.3。若组距定为0.3,则列频数分布表时应把数据分为_____组。
(2)完成课内练习1、2(其中2学生动 ……此处隐藏755个字……曲和歌手。紧接着,根据学生期中测试的成绩制定了一个统计表,让学生补全表格,进一步巩固频数、频率的概念,体会频率之间的关系。
在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基础上,让学生做一做,猜猜看,你认为哪个汉字的使用频率最高?如何确定哪个字出现的频率呢?学生分组统计《醉翁亭记》中也、而出现的频率?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各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设计“议一议”的目的是:一是对“做一做”的问题作出回答,力图让学生初步体会频率的稳定性,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二是由这一结果可以看出:“的”和“了”出现的频率渐趋稳定,而且“的”出现的频率较高。这实际上就是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因为在调查活动中,经常采用的是抽样调查,得到样本的数据,进而估计整体。因此,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思想,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深入理解
理解了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后,接着对学生提出,是不是频数大,频率就大呢?学生在做完甲和乙罚球投篮比赛的练习后可知,在两组数据中,频数大,不一定频率大,如何进行判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4、初步应用:
根据调查你最喜欢的河南景点的统计结果,及制作好的统计图,从频数、频率和统计图不同角度进行进行判断,如果要组织这个班旅游,该去哪个地方,加深对频数、频率概念的理解,体会对决策的重要作用。
5、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培养学生反思、总结和归纳的能力。一分钟快速思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寻找身边的频数与频率,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
四、设计特色
坚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理念,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努力营造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追求宽松、超前、自主、快乐,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在探究新知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赏识和肯定中获得进步的动力。
频数与频率说课稿3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频数与频率》。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浙教版八年级(下)第3章第一课时。
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统计学和概率的重要基础,是刻画数据具体分析的重要统计量,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本章的重点,教学时需要用较多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频数等相关概念;同时须让学生亲身经历整理数据、计算级差、数据分组,并列出频数分布表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频数的概念,以及频数对于描述数据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频数的概念,会求频数。
2、了解极差的概念,会计算极差。
3、了解极差、组距、组数之间的关系,会将数据分组。
4、会列频数分布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了频数的概念和相关的概念。
2、体验求一组数据的频数,数据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3、体验极差的概念,极差的求法,会将数据分组,列频数分布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频数的概念。
难点:将数据分组过程比较复杂,往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法、学法分析
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自学、合作探索相结合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归纳出相关概念的定义,灵活探讨出制作频数分布表的相关注意点和步骤,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知识的巩固阶段,我还采用跟踪练习法,将各个知识点一一突破,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在学习列频数分布表的注意事项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加深他们对组数、边界值的理解。
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先采用启发法,再采用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将新课的知识运用到具体解题过程中,达到检验落实新知的目的。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播放NBA火箭队与湖人队之间的比赛视频,分析各球员得分数据,提出:
问题1:本场比赛最有价值球员是谁?
问题2: 整场比赛所有球员得分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少?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中。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平均数、方差等统计学知识。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对探索新知产生强烈的愿望,同时使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经历尝试,探求新知:
通过导例,引发学生思考。对于导例中20名婴儿的体重你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数据?由学生的回答,引出极差的概念。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分组、如何确定组距和组数,归纳小结出制作频数分布表的基本步骤。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定出明确的目标,以此控制和调节教学过程。随时收集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精彩回答,给予肯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3、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课内练习1由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是课内的例题,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学生板演,教师说明。
4、合作学习、解决引例
以四人为一小组,运用本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计算极差、数据分组,并列出频数分布表,从而解决引例中两球队队员得分在哪个范围内人数最多,在哪个范围内人数最少这一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频数的概念,以及列频数分布表对于描述数据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与同学合作的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概括,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6、课外实践、学以致用:
(1)、调查我们班级同学上周末参加各项活动的时间,并将得到的数据用频数分布表表示出来(如玩游戏、看电视、看书写作业、外出游玩等)。
(2)、根据频数分布表,就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谈谈你的看法。
通过布置课外实践,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