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文章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同的活动,祖父是劳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怪,是完全理解甚至是赞同的。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成长。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尽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课文中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再则,语言儿童化、口语化,更显童年的稚气和童言的天真无忌。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3.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受,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2.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发挥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了解作者及出处,激趣导入新课。
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走进园子做情感铺垫。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2.走进园子,了解园子。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现了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思想感情。“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红的红”“绿的绿”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走进生活,感受快乐。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学生体会到了园子的特点,我进而引导他们感受园子的快乐有趣的生活,文中的几个主要场景都透露着作者的快乐和有趣,因此让学生细细品味这几个主要场景,从中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为了便于学生轻松体会感受,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把几件有趣的事表现出来。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园子对“我”的重要性。这一环节对于整堂课比较重要,因此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4.了解花、鸟、虫子、倭瓜等,感受园子里的自由。
学生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鼓励学生交流看看能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在课堂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在反复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鼓励学生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在这部分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 ……此处隐藏10235个字……儿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使用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引导---观察实践---讨论评价---活动延伸的学习过程来进行。
说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一
由多媒体课件“鲨鱼来了”引题:“在宁静的大海里一条大鲨鱼出来想攻击一只乌贼,乌贼利用喷墨来隐蔽自己,使自己脱离危险……”
(我运用多媒体教课件生动、具体、形象、富于吸引力且声像并茂,动静结优点,导入活动同时调动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才你看到了什么?
2、乌贼使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的?
3、乌贼有没有被鲨鱼吃掉?
活动环节二
共享调查问卷(动物的自我保护调查表)教师简短小结
(这一环节中我运用参与法与分享体验法)“请你拿出调查表和好朋友说说,你都看到了那些资料。”鼓励幼儿展示并大胆表述自己的调查分析,和同伴资源共享。初步解决重点目标。“原来小动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想办法来保护自己”
(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幼儿运用调查、分析、讨论和统计的方法获得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知识。同时在活动中注重幼儿和同伴之间的资源共享,注重同伴之间的互相引领、互相学习、互相获得。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发挥。)。
活动环节三
集中探讨分类:通过游戏法对有相同自我保护方法的动物进行分类。
第一类
有保护色的动物:青蛙、蚱蜢、变色龙等运用环境色来隐藏保护自己,然后引导幼儿分析它们的生活环境。
第二类
有盔甲的动物:乌龟、蜗牛、田螺、河蚌、穿x甲等引导幼儿分析它们共同的外形特征。
第三类
有其他自卫方法:海胆、刺猬用硬刺、斑马、鹿兔用快跑、小壁虎用自切、黄鼠狼用臭气,在这一分类环节中,教师出示标记和幼儿共同记录。
(教师和幼儿对各自的调查分析表进行讨论与分享,同时集体归纳它们的相同。在环节三中,通过表述、操作分类、分析探讨、记录等方法,使重点目标得以突破,难点目标进一步解决。)(“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在与小组合作游戏的过程中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法,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又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
活动环节四
观看录像“动物的自我保护”,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看并帮助幼儿验证自己的调查分析。
(从而使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情境教学法)
活动环节五
经验的提升
师:“小朋友知道了不同的动物遇到危险的时候都有保护自己的方法,我们小朋友遇到危险用什么办法保护自己呢?””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自我保护方法?”
以 “我的自我保护”为题,通过回忆与同伴间的自我保护方法教师激发幼儿为自己想像创造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采取小组讨论和个别述说的方法,在讨论后鼓励幼儿在纸上画下来。
(此环节运用绘画这一表现方式,鼓励幼儿想像创造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最终使活动目标得以深化,并回归生活。)
延伸活动:引导幼儿调查更多弱小的动物们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帮助幼儿明白弱小并不一定会失败的道理。
本次说活动特色
特色:注重与幼儿生活学习经验相结合,同时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又注重幼儿新经验的获得,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有关的知识:如书籍、网络、成人那里等等,逐步发展幼儿自己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基础。
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孩子都是处在积极的,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活动中,通过感知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通过与同伴协作观察交流中得出结论。老师始终是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
说课稿 篇8一、教材分析: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获得学习的愉悦。
三、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分析推导公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归纳结论,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观察、思考、记录、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预案:
[提出问题]
1.水坝为什么上窄下宽?
2.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3.深水炸弹为什么会在设定的深度爆炸?
[实验演示]
4.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分析论证]
这一节课将帮助我们解决以上问题。
我们知道只要物体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就存在压强。那么让我们思考一下,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力?如图容器装有液体,我们可任意把液体分为上下两层,由于上层的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就会压下层的液体,所以压力是存在的,那么在受力面上就会存在压强。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压强会跟什么因素有关?有多大?
引导学生分析论证,设想水中有一高度h截面为s的水柱,计算这段水柱产生的压强,就能得到水中深度为h处的压强。
F=mg=Vg=shg
P=F/S=gh
这结论与事实相符吗?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分组)
[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压强计、剪去顶部的大可乐瓶、小烧杯、大烧杯、刻度尺、一杯水、一杯浓食盐水。
引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把学生的实验报告投影,进行讲评。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结论。
现在我们再来研究解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鼓励、赞美。
引导学生阅读信息窗。
为什么几杯水竟把木桶压裂了?
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解答:几杯水在细长的管中会形成很高的水柱,根据p=gh,产生的压强也较大,所以把木桶压破。
[学以至用]
老师读初中的时候曾经利用液体的压强知识解决过一次实际问题,现在我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同学们也想一想。
例题:在老师念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家里面的排污管道堵住了(如图),洗碗池里的水排不出去,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让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讲述老师思考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与学生共享思考解决问题的乐趣。
同学们,学完了这堂课后,请你们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
学的知识解释或解决。送你们一句话,留心身边事,发现处处有。
[布置作业]课本P31EX1学生用书P19EX1、2、3